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BLOGGER 功能與美化與網誌

希望融合
##CONTINUE##
羊男實驗咖啡 http://metamuse.blogspot.com/2007/01/blogger-3-columns-template-blackcat-20.html
阿土伯程式大觀園
http://racklin.blogspot.com/2007/01/blogger-jquery-way.html
還有一堆 http://cjhtech.blogspot.com/2007/02/blogger_28.html 等網頁內容,
把BLOGGER弄的美美的^^


//
以下為亂貼一通,就算是有時間的讀者也千萬不要仔細看完,因為怕又發生部落格寫得讓人看不懂,然後被人檢舉的慘劇...

20081204
文章請先貼在word上,再貼到"修改Html"處;
另外,套用羊男實驗咖啡 Title Background Picture還是一直失敗(報錯代號為bX-5geoj1,但BlackCoffee又可以哦),連在Blogger更換版面配置的範本都不行,所以回去台灣再試試好了~

20081106
Blogger用picasa貼圖其實有絕竅,
一為先把圖放上picasa 相簿,不要一張一張傳,
二為貼時用修改Html貼,在撰寫可看到圖,在預覽可看到連結,
三為在"修改文章"的頁面也可以看到圖片的連結,但沒有前一點好用;

20080702
終於在我才沒有時間弄BLOG這一篇日記形式的初代BLOG中加入了"繼續閱讀"的功能(之前一直保持簡化),引用了嘴砲日記這一篇終於也可以用div id="fullpost"啦 ^^

20080215
在Blogger貼文章時,為了使文章編排起來順眼一點,
除了善用"橡皮擦"功能,有時候像從google文件貼文字到"撰寫"時,編排會跑掉,
但貼在"修改Html"就會比較好哦,(但目前我使用還是有行距無法控制的問題)
哦對了,從word貼上來的文字,字型大小是12最剛好哦~(沒錯,再次強調 20081010)

20071231
差點忘記繼續閱讀的功能要加入 div id="fullpost" 與/div (要加<>號,但是在直接看那篇文章的時候不會有繼續閱讀,在各文章排排站的時候才會有此功能)
不過BLOG的內容也漸漸成熟了,這個BLOG也快變成純綷的自high貼圖網站了-_-

20071003
●BLOG本來就只是舒發的地方,但為了編排努力可能是必經的痛苦啊,對BLOGGER又愛又恨中...

又是文章的加入使編排混亂,甚至使右邊的一欄全部跑到最後面去了,
解決方法,找出哪一篇在做亂,貼到word再轉貼回來即可..

哦對了,CONTINUE不能用的時候,第二次嘗試就用div直接把全文包起來(繼續閱讀),醬比較美觀.

//200709
只要把想要隱藏的文章區段用span class="fullpost".../span包起來即可:
http://metamuse.blogspot.com/2006/11/read-more-archive.html

"小裝置範本", 其實是 widget template.
這次的改造, 需要修改到widget內的程式碼, 因此這個方塊必須要選取.
而且記得要養成良好的備分習慣..先備分template !

套用新的範本時,如果原來有阿土伯的外掛功能,會轉到最下面那一塊(有點奇怪),
也就是
HIDEME那一塊不見,但轉移到下面那塊了...
套用傳統範本就沒有了,但套用新的又有了...所以後來直接刪掉下面那塊再套用新範本才OK擺脫..

●阿土伯的繼續閱讀感覺還是會被多層span擋住(也就是當文章是轉貼過來的時候,會有很多的語法在裡面),這個時候干脆不要用#CONTINUE#,用div id="fullpost" 或 span id="fullpost",但

不要加在html字裡行間,要加在 /span這種分行的後面,詳見健康教育make love篇...

簡單添加Blogger的背景圖、我的 Blog 配色事典

引用自http://ibenjamin.blogspot.com/2007/02/blogger_16.html (這篇引用得很亂,請見諒)

簡單添加Blogger的背景圖

大過年!家家戶戶都得大掃除,除舊佈新一下!
咱的Blog也不能免俗,在此貼上最最簡單的佈新法..."換背景"~
方法簡單~一分鐘內搞定!往後運用無障礙!


按照慣例先進控制主頁 > 範本 > 修改HTML
因為簡單,同樣不須勾選"展開小裝置範本"!

1. 先找到長得像如下的語法(主要是找到 body { 這東東)

body {
background:#ffffff;
margin:0;
color:#333333;
font:x-small Georgia Serif;
font-size/* */:/**/small;
font-size: /**/small;
text-align: center;
}

2. 我們只要將其中的background:#ffffff;整句換成如下各種語法

讓圖無限拼貼語法:
background:url(http://你的背景圖連結位置) repeat;
你就會擁有一張會自動複製到滿滿的背景圖囉~

讓圖僅縱向拼貼語法:
background:url(http://你的背景圖連結位置) repeat-y top left;
你就會擁有一張會自動縱向複製,頂上靠左的背景圖囉~

讓圖僅橫向拼貼語法:
background:url(http://你的背景圖連結位置) repeat-x top left;
你就會擁有一張會自動橫向複製,頂上靠左的背景圖囉~

一張大底圖居中語法:
background:url(http://你的背景圖連結位置) no-repeat top center;
你就會擁有單張,頂上居中的大圖囉~

如果你想將圖給固定住,不隨著上下拖拉移動,則簡單再下一行自行加上固定命令語法即可,語法如下:

background-attachment:fixed;
這句語法就是命令你的背景圖固定不動的語句!

另外如果你提供的圖是去背的GIF圖,那麼則可以一樣在上面各語句裡的url前添加顏色代碼,就會按照你給的顏色呈現囉!
添加方式如下:

background:#xxxxxx url(http://你的背景小圖連結位置);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只要加上#xxxxxx即可,其中的xxxxxx請自行填上顏色代碼呦!

往後你就可以簡單更改你的背景風格囉!!

語法中針對圖放置的對齊位置可以有以下組合運用:
top left 頂上靠左
top right 頂上靠右
top center 頂上居中
bottom left 頂下靠左
bottom right 頂下靠右
bottom center 頂下居中

10 Comments:

Jerry 提到...

Nice
呵呵~
我的blog就是阿Ben教導下做成的~

2007/2/16 下午 5:03
琳恩 (Lynn) 提到...

我的 blog 也受阿 ben 之惠不少 :p

2007/2/16 下午 7:12
GG 提到...

拜年拜年,新年快乐!!!:-D

2007/2/16 下午 8:45
Jerry 提到...

过来给你拜年了,祝万事如意,猪年多睡点觉!

2007/2/17 上午 5:10
ccyx 提到...

俺也是来拜年的:)

2007/2/17 上午 8:37
Anonymous 提到...

我們班的wildc8ts blog就是由Benjamin的文章協助才得以在及格的部落格邊邊.不管在過去或在新年的日子中.Ben的部落格永遠都給我們最大的幫忙.所以新年快樂!!萬事如意!!^V^

2007/2/17 下午 9:55
MR.KenLEe 提到...

您好~我想請問背景的語法在甚麼情況下在ie會無效...
因為剛剛改了"某些widget摺疊和首頁不出現",結果我給標題的背景圖在ie6.0不見了
不知道大大能不能幫小弟看一下...

2007/3/9 下午 11:29
Milla 提到...

hello..
我的body {
下方沒有
background:#ffffff; 耶

thanks

2007/3/10 上午 1:41
北大武山下的紫蜻蜓[[呆咪]] 提到...

Milla你好
我想那語法你可以直接在boyd{
下方加上去就好了喔

2007/4/7 下午 7:15
Alex 提到...

I had changed head pic as you tell...
but appearing some words:

"We were unable to save your template
Please correct the error below, and submit your template again.
More than one widget was found with id: HTML2. Widget IDs should be unique."
what's wrong? would you mind telling me?

2007/5/1 上午 1:27

在blogger的header及body区域添加图片

在blogger的header区域添加图片:
来源:Customizing your header: add an image
在 的中插入以下代码:

#header {width:660px;margin:0 auto 10px;
border:1px solid #ccc;
background:#fff url(http://your image.jpg) no-repeat top right;
}
Type your summary here.

Type the rest of your post here.

在body区域加背景图片:
来源:簡單添加Blogger的背景圖
1. 找到以下区域:
body {
background:#ffffff;
margin:0;
color:#333333;
font:x-small Georgia Serif;
font-size/* */:/**/small;
font-size: /**/small;
text-align: center;
}

2. 将其中的background:#ffffff;换成如下代码
图片无限自动重复:
background:url(http://图片地址);
纵向图片重复:
background:url(http://图片地址) repeat-y top left;
图片横向重复:
background:url(http://图片地址) repeat-x top left;
图片居中:
background:url(http://图片地址) no-repeat top center;
图片固定:
background-attachment:fixed;
代码及图片:
background:#xxxxxx url(http://图片地址);
后面代码在header区域同样适用。

************************************************

2006/12/25

我的 Blog 配色事典


2006 © ColorSet by Benjamin.

特別將當初為了配此Blog的主色與輔助色給整理了一份出來。算是給自己的Blog做一個階段性的記錄!

每每我在需要做大量主輔配色前。都會先行將可能採用的顏色給一一列表出來,透過多重比對可以很有效率的切割出我所認為的恰當色,通常會對顏色的適用度有不錯的幫助!套用起來也可以便利許多!尤其是接一些大型CIS的案件時,那比對色的工作更是馬虎不得~

色彩!真是神奇的玩意兒呀 :^)

喔!對了~關於配色工具,動不動就開PhotoShop難免過度隆重~呵呵!在此特別推薦一個極為不錯的配色網站~"kuler"~這是Adobe自家於前不久所推出的線上配色網,你可透過這個網站的簡易界面,配出屬於你的絕色,如果你認為自己配出的顏色夠屌!更可以在該網站發佈讓更多人參考使用喔!!

當然如果你對顏色不在行,不想自己來,也可以透過該站參考來自全世界那獨一無二的配色鏈喔!!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不用軟體就能下載 YouTube 的短片

或用 http://keepvid.com/

引述 http://jackbin.blogspot.com/2007/06/youtube.html
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不用軟體就能下載 YouTube 的短片

當我們瀏覽 YouTube 視訊分享網站時,若想將覺得不錯的短片下載下來,通常會借助瀏覽器的輔助程式 (像是 Firefox 中我都用 DownloadHelper 這個擴充套件) 或是另外使用專門的軟體。
##continue##

但有時候我們可能會使用別人的電腦,臨時無法安裝這些輔助程式或軟體。

這裡提供你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你只要記住 "kiss" 這個字,以後在任何時候都能立即下載 YouTube 的短片。
kiss?沒錯,當你想下載正在瀏覽的短片時,只要將滑鼠移到瀏覽器上方的網址列,在 youtube 文字前面插入 kiss 這個字,然後按下 [ Enter ] 鍵。


此時會進入一個輔助下載 YouTube 短片的網站。只要按下網頁下方的「Download Now」連結即可 (存檔的附檔名請使用 .flv)!


張貼者: Jackbin 位於 6/20/2007

標籤: 網路

6 意見:

匿名 提到...

這個方法真簡單,感謝你分享。
2007年6月20日 下午 8:56
班大貓 提到...

讚啦!!!就是在找這種方法(鞠躬)
2007年8月9日 下午 5:09
匿名 提到...

簡單又好用…感謝您的分享
可以借我引用一下嗎?
2007年8月16日 上午 11:50
Jackbin 提到...

可以阿,請便~ :)
2007年8月16日 下午 11:35
匿名 提到...

哇!大大您真是功德無量!
真是謝謝您的分享!

另外,請問大大,
下載後的檔案可以轉成.wmv的檔嗎?
2007年8月17日 下午 10:00
Jackbin 提到...

To 匿名:

你可以用 Total Video Converter 將 FLV 轉成 WMV。
2007年8月17日 下午 11:33

2007年9月2日 星期日

將Blogger Beta的Label作成Label Cloud

Chagg's 嘴砲日記

以上連結有說明"繼續閱讀 和Label Cloud"在blogger的寫法,可是我看不懂^^

Web 2.0 的迷思與真實

Web 2.0 的迷思與真實,其一

我連續好幾個月,用不同的角度、層級及方法,說明了「小圈圈」這種在 Web 2.0 時代尤其需要被重視的人際關係。無獨有偶,黃彥達最近在《數位之牆》中,也明白指出(人與人的)「關係」纔是 Web 2.0 的重點。

不 過,在小圈圈、在人際關係之外,許多人口中的 Web 2.0 還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迷思,覺得 Web 2.0 就是如何如何,或者如何如何即能成就 Web 2.0;我在最近的一場公開演說中,恰好準備了一份「額外附贈」的講題,談論到 Web 2.0 的迷思與真實。那個講題我花了約十五分鐘就講完了,但卻絕對是能夠發展出一整段完整論述的東西;所以從本期開始,我就要來跟各位分享這些常見的迷思,以及 它們背後的真實。

第一個常見的迷思是,「Web 2.0 就是一直 Beta 下去」。跟傳統的軟體工業相當不同的一點,是許多所謂 Web 2.0 的典範,似乎總是一直處於「公開測試 (Beta) 版」的階段,而不是等到徹底成熟了,纔揭露給大眾。

這個迷思背後的真相是一種叫「敏捷開發」的模式,也就是把產品的生命週期大幅縮短,迅速地根據實際狀況做出相對的變動,藉此因時制宜。這種開發模式有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開發者必須能夠很直接地瞭解使用者,包括使用者的需求和反應等使用細節;我在先前的《從 PTT、2ch 及 slashdot 說起》一文中,說明的正是這麼一回事:開發者自己就應該是重度使用者,而產品也很自然地應該從開發者身邊的小圈圈開始,逐步向外拓展。

唯有當開發者就是整個社群的核心時,這種開發模式纔可行。除了 PTT、2ch 和 slashdot 外,包括 Orkut、Flickr、HEMiDEMi 等許多 Web 2.0 網站也都是如此。

下一個常見的迷思則是,「Web 2.0 就是使用標籤雲」。標籤雲其實祇是一種新的嘗試,而不會是最終的結果。我曾在《標籤的生命週期》一文中解釋過標籤雲所會面臨的挑戰,當我們能夠瞭解標籤到底想要達成甚麼目的時,就不會被標籤雲的流行所侷限。

對 於任何 Web 2.0 服務來說,使用標籤雲或標籤的真正目的,乃是要讓使用者之間能夠有簡明的方式,交流「(網頁上的內容)對他們各自所代表的意義」。用有系統的方式,呈現出 不同層次、不同權重的「意義」,是資訊架構學、分類學甚至是哲學上的複雜議題。在資訊還不多的年代,人們用了「黃頁」這種由上而下的統一分類標準,來整理 各種內容;但是當資訊生產的速度開始大幅超越了消費的速度,或者說當「資訊的生產」本身就已經成為消費的方式後,那種方式漸漸不敷所用,於是人們開始用不 同的辦法──例如由下而上的語意建構,來賦予數位內容抽象的意義。

標籤是語意的簡明注記。但是語意無法脫離情境脈絡而存在,情境脈絡則是要 真正瞭解一個人所不可或缺的。我們在 Amazon 可以觀察到有趣的標籤用法,來進一步思考這方面的細節:在 Amazon,標籤並不是由使用者所寫下,而是由專人規劃提供的──這聽起來相當不 Web 2.0 吧?彷彿回到了傳統的黃頁手法,祇不過把所有的分類再攤平?如果 Amazon 在此止步,那麼的確就回到了過去的年代;不過 Amazon 接下來又讓使用者能有參與的機會:使用者可以看到自己所購買過的書籍中,有哪一些貼上了某標籤,並且可以表達自己對這種貼法的意見──某一本書貼上了某個 標籤,但其實不應該如此;或者有某本書沒有貼上某個標籤,但其實應該貼上。接著,Amazon 還會以這些標籤為基礎,向你推薦其他書籍。

就 在這樣的小小設計背後,蘊藏著相當了不起的概念。首先,Amazon 不讓你自己亂寫標籤,而是由專人規劃提供,這麼一來就可以避免許多問題,包括過多的標籤、容易有歧義的標籤以及重複累贅的標籤。如果你有真正用過 Flickr 或者 del.icio.us 等標榜標籤的服務,就會發現他們都有這方面的問題──有人的個人頁面開起來就是洋洋灑灑五、六百個標籤,每個標籤看起來都一樣小而沒有意義;有人拿 ST 這個標籤來標記星艦迷航記 (Star Trek),有人則拿來標記語言治療 (Speech Therapy);一樣是狗的圖片,有人貼了 dog 標籤,有人用 dogs,另外有人用 Golden_Retriever……而這些麻煩在 Amazon 都不會發生。

雖然這些標籤都是由 Amazon 方的人預先定好,但是使用者卻可以表達書籍對他們所代表的意義──是甚麼、不是甚麼、跟甚麼一樣、跟甚麼不一樣等;所以這些標籤並不是單純的圖書館分類法,而是能夠讓使用者在一定脈絡中,表達語意的簡明方式。

最 後 Amazon 馬上就利用使用者這樣的操作結果,即時修正要推薦給使用者的書籍資料。這意味著這些「語意」不但由使用者所表達出來,更能回饋到使用者身上,進而改善他們 的使用經驗。這麼一來,使用者一方面將更樂於參與表達(因為這麼一來,他們的使用經驗會更美好),同時還能更精確地掌握每個標籤所要表達的意義,及其背後 的脈絡(因為他們馬上能感受到相關的變化)。

對 Amazon 而言,標籤跟標籤雲都祇是「溝通意義」的手段及仲介過程而已。同樣地,當你要設計另一個 Web 2.0 網頁服務時,也不要落入標籤的迷思,而要想清楚:使用者所想要溝通的「意義」會是甚麼?要如何讓這些「意義」在正確的脈絡中發揮作用,讓使用者自己、其他 的使用者以及網站經營方都能夠掌握這些「意義」,而不是被無窮盡的詞語混淆?不管是否用上了標籤,只有當「意義」能被輕易地使用及溝通時,這樣的網站纔真 正地朝向 Web 2.0 邁進。

囿於篇幅限制,我們先在此歇腳。下一期,我們將繼續探討其他的 Web 2.0 迷思,以及它們背後的真相。

由 Jedi 於 August 23, 2007 06:43 PM 所發表 | 顯示版本變更: 1.3 | Eng. Version (英文版) | 引用 (0) | [HEMiDEMi] [del.icio.us] [Digg]
相關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
迴響
[ 1 : 靜態鏈結 ]

不是故意吐槽,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Web 2.0一定走敏捷開發,而且從來沒有任何人說過開發者必須是社群的核心,敏捷開發模式才可行。

winson 發表於 August 23, 2007 09:20 PM
[ 2 : 靜態鏈結 ]

對啊,這是我說的,不是我引用別人的說法。你可以解釋成「絕地獨見而創獲者」(大笑)。

至於從來沒有人說過嘛……明明有啊,我在這兒不就說了。

Jedi 發表於 August 24, 2007 01:28 AM
[ 3 : 靜態鏈結 ]

好文,推一下

Willy 發表於 August 24, 2007 01:29 AM
[ 4 : 靜態鏈結 ]

永遠 beta 應該是由 ICQ 開始的,但 ICQ 本身顯然沒有體現 Agile 的精神,程式也沒有繼續發展下去...

有關 Tag Cloud ,我不讚同編輯是個較好的方式。 Tags 確實會有歧義的問題,但只要 Tags 有 ranking 系統、使用者夠多,自然能把無關的 Tags 過濾掉了。而且,不同讀者的不同思維,正是比起由單一編輯優勝的地方啊!

小影 發表於 August 24, 2007 10:04 AM
[ 5 : 靜態鏈結 ]

"開發者自己就應該是重度使用者" 這句滿有趣的...難怪我很喜歡 "推推王",我常常看到站長們自己在用耶 XD

風痕影 發表於 August 28, 2007 01:58 PM
[ 6 : 靜態鏈結 ]

「開發者自己就應該是重度使用者」,我覺得這個會與立場有關...
端看開發者是在什麼情況下開發該產品。

如果今天純粹只是領人家錢幫人開發東西,
那麼自己就未必會是重度使用者...^^

由 Today 發表於 August 28, 2007 02:29 PM

手絹中的宇宙 The Universe in a Handkerchief: Lewis Carroll 讀後感

手絹中的宇宙
The Universe in a Handkerchief: Lewis Carroll 讀後感

單維彰
中央大學數學系
1999131 日原作‧ 200147 日修訂



愛麗絲夢遊仙境
的作者本名為
Charles L. Dodgson (1832 - 1898) ,是位數學邏輯家,任教於牛津大學。他以筆名 Lewis Carroll (路易斯卡羅) 發表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1865),其另一篇文學作品為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鏡中奇緣,1872)。他在數學方面的文章有 A syllabus of plane algebraical geometry (平面幾何摘要,1860)、 An Elementary Treatise on Determinants (1867)、 Euclid and His Modern Rivals (歐幾里得與其當代對手,1879) Curiosa Mathematica (1888)

這裡要談的書是:

Martin Gardner, The Universe in a Handkerchief: Lewis Carroll's Mathematical Recreations, Games, Puzzles and Word Plays Copernicus Springer-Verlag, 1996.
我在 1996 年 10 月 20 日郵購獲得這本書。但是一直擺到 1999 年初才開始讀。 讀完的日子,恰好是 Carroll 一百六十七歲冥誕的那一天。 也很靠近他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真是巧合。

Gardner 不算是數學家,但是在數學圈子裡,名氣絕不亞於任何費爾茲獎得主。 有一位 SIAM News 的專欄作家 (他本身是一位數學家,曾在布朗大學應用數學系任教) 呼籲數學機構應該考慮頒給 Gardner 一個榮譽數學博士學位。 以答謝他的一生對數學所作的貢獻。 有關 Gardner 的介紹不是我在這篇讀書報告中要詳細記載的。 但是我免不了想要附帶幾句。

Gardner 在大戰退伍後,渡過一段蟄伏的日子。大約是 1950 年代, 他被推薦為 Scientific American 撰寫幾篇關於數學遊戲的文章。可能是讀者反應良好, 也可能是編輯委員識貨,他的幾篇文章發展成一個數學娛樂的專欄,而他成為專欄作家, 為每一個月的 Scientific American 撰寫一篇專文。如此而一寫寫了三十多年。 在他退休後將過去的專欄文章增補修改,陸續編成專書再度出版,至 1998 年出完。 即使是嚴肅的數學家,也大都同意,他的數學娛樂文章一點兒也不膚淺。事實上, 他被譽為以娛樂與遊戲的方法介紹嚴謹與抽象的數學的第一把好手。有時候, 即使內行的專業數學家,也被他那輕鬆、家常、有趣而又絕對正確的敘述方式所折服。 他的文章不再只是娛樂而已,他其實可以將非常抽象而先進的數學, 介紹給受過普通教育的社會愛智人士。 換句話說,他的專欄文章可以被嚴肅地帶進數學課堂。 但是 Gardner 並沒有任何數學學位。

我最感到好奇的,並不是 Gardner 如何瞭解那些數學?如何寫出那些文章? 我最想知道的是,誰把他介紹給 Scienific American?誰推薦他擔任這份工作? 在剛開始的時候,誰在他的背後支持他做下去?當時 Gardner 還那麼年輕, 沒有正確的學歷,也沒有明顯的經驗。到底是誰,發現了他並且敢於將這份責任交付給他? 我最感慨的,不是 Gardner 的天才和幸運,而是他的社會。對比於我們自己的社會, 我們必須想像,五十年前的美國,就已經是多麼的開放、公平和健全。 我曾經認為美國之所以強盛,是因為他的自由民主。後來我認為這些只是表面的制度。 更深一層的原因是,這種制度使得一個社會比較容易成為健全的社會。 我所謂的健全,簡單地說就是「每一個座位上坐了一個最適當的人」。 因此,良性循環就可以開始。那個適當的人會把他份內的事情作好。 因為有適當的人作好社會上每一件不屬於自己的事, 所以每個人可以全心作好自己適當的工作。 因為有適當才能的人坐在適當的座位上,所以當他要作判斷、作決定的時候, 也都會適當。因為他的適當才能,以及對他那位子的明確認識, 所以當他選擇接班人的時候,當然也就比較適當。 這就是我所謂的健全。我總是想像,當 Gardner 年輕的時候, 必定有一個適當位子的人有適當的眼光,認出他的才能, 所以給了他一個適當的座位。也許就如美國國歌所唱的,天佑美國。 她的一開始,就有華盛頓,同時又有傑佛遜、富蘭克林和亞當斯。 假設她的良性循環管道從那時候就開始成立, 那麼她的社會已經健全了三百年,能夠不強盛嗎?對於我們的社會, 相信必定比一百年前,甚至比二十年前要健全得多了。 但是其健全的管道顯然還不夠暢通, 尤其在官僚系統裡面更是如此。或許,苦難的中國青年,即將可以在二十一世紀, 逐漸汰換社會中的舊血,使得我們的社會,也變得健全。

回到原來的主題。Lewis Carroll 是 Charles Lutwidge Dodgson 的筆名。 他生於 1832 年 1 月 27 日,卒於 1898 年 1 月 14 日。於 1865 年, 出版愛麗絲漫遊奇境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七年後 (1872) 出版類似續集的鏡中記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他擁有數學學位,二十二歲時畢業於牛津的 Christ Church 學院, 並留在那個學院擔任數學老師以至終身。 雖然他的一生並沒有在數學專業上做出重大的貢獻,換句話說, 他沒有出版過多少傳世的論文。但是透過其他的著作,卻也對數學的整體、 和社會大眾對於數學的態度,做出卓越的貢獻。 所以,想必當時也有個識貨的人坐在適當的上位, 給了 Carroll 這個適當的座位。這個適當的人很可能是 Henry Liddell。 兩本愛麗絲夢遊書中的 Alice,暗指 Alice Liddell。Carroll 很喜歡小孩, 結交了許多小朋友,並留下數百封寫給許多不同小朋友的信。 Alice 三姊妹都是他的好朋友, 她們是 Henry Liddell 的女兒,而這位 Liddell 先生是當時 Christ Church 學院的教務長。

愛麗絲漫遊奇境的最佳翻譯,當然是趙元任先生的版本。 2000 年底,經典傳訊用趙先生的翻譯,配上 1999 年在歐洲得獎的新插圖, 重新將這本書搬上臺灣的童書市場,反應熱烈。 趙先生回國後還繼續翻譯了鏡中記,可惜原稿毀於戰火。 他在晚年可能有重寫出來,但是並沒有正式出版, 而是夾在他編撰的三冊中國話讀物之第二冊中出版, 我個人尚未看過這本書。

在數學方面,Carroll 對於邏輯與機率有一些原創的貢獻,但是比起他的文藝著作來說, 那些是微不足道的。他的傳世之作就是前述的兩本愛麗絲遊記。 除此之外,他還寫了類似愛麗絲遊記那樣的幾本書: The Hunting of the Snark (1876)、兩輯的 Sylvie and Bruno (1889, 1893); 它們都包含了許多數學、邏輯、益智遊戲和各式各樣奇特的英文詩。 此外,他還留下數以千計的信札和筆記,許多描述撲克牌或英文文字遊戲玩法的小手冊。 他還是個著名而且有創意的業餘攝影師。總之,他流傳後世的名, 並非數學家,而是個作家和「玩家」。(在台灣,也有一位先生自稱為作家和玩家, 但是我並不打算比較這兩個人的才氣和能力。這樣做不太公平。)

一直到今天,還保留了許多 Carroll 迷。討論他這個人的專書不下十本。 在美國尚且有一個 Carroll 協會,大概比青少年參加的歌友會稍微成熟一點兒吧。 Gardner 在中年以後再讀愛麗絲遊記的時候才開始對 Carroll 這個人物產生興趣, 後來越是深入,就越發現他兩人在本質上之相似。 所以逐漸地 Gardner 變成了研究 Carroll 的權威人物之一。 這本書,除了收集 Carroll 在故事書、信件、日記、 小手冊中所發表的數學遊戲類創作之外,也蒐集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其他創作, 包括奇特的詩、英文文字遊戲、牌戲。 也首度翻製了三份以無名氏印行的小手冊, 描述幾種 Carroll 自己發明的遊戲規則。 所以這本書兼具蒐集、整理和考古的功能。

就從這本書的標題說起。什麼是「手絹中的宇宙」呢? 那是在 Sylvie and Bruno 第二冊中, Mein Herr 向 Lady Muriel 表演如何用兩張方手絹縫成一個沒有裡面與外面之分的口袋。 這是 Mobius 帶的推廣,亦即著名的 Klein 瓶。因為它的外面也就是裡面, 所以它的裡面就包含了所有的外面。因此可以誇張地說,這個口袋包含了全宇 宙。書裡有一張版畫插圖。但是並沒有仔細摘錄原文的內容。有意者可以在去查原文, 目前有由 Dover 公司的翻製版 (1988)。其實,只要讀者知道如何製造 Mobius 帶, 就不難自己想像如何製造這種口袋。

Carroll 有許多特異功能的詩。有些對應於我們的「崁字詩」, 有些就不容易在中國文學中找到對應 (可能是因為我自己的無知吧)。 例如以下這首著名的崁字詩,寫在鏡中記的最後, 暗藏了愛麗絲夢遊仙境之女主角的真名。 只要將每行的第一個字母直著讀下來,就會發現答案。 「林以亮論翻譯」收錄了趙元任先生的譯詩,並譽之為翻譯絕唱,一併錄於此。

A boat, beneath a sunny sky
Lingering onward dreamily
In an evening of July---
斜陽照著小划船ㄦ
慢慢ㄦ漂著慢慢ㄦ玩ㄦ
在一個七月晚半天ㄦ
Children three that nestle near,
Eager eye and willing ear,
Pleased a simple tale to hear---
小孩ㄦ三個靠著枕
眼睛願意耳朵肯
想聽故事想得很
Long has paled that sunny sky;
Echoes fade and memories die;
Autumn frosts have slain July.
那年晚霞早已散
聲兒模糊影兒亂
秋風到了景況換
Still she haunts me, phantomwise,
Alice moving under skies
Never seen by waking eyes.
但在另外一個天
阿麗絲這小孩ㄦ仙
老像還在我心邊
Children yet, the tale to hear,
Eager eye and willing ear,
Lovingly shall nestle near.
還有小孩ㄦ也會想
眼睛願意耳朵癢
也該擠著聽人講
In a Wonderland they lie,
Dreaming as the days go by,
Dreaming as the summers die:
本來都是夢裡遊
夢裡開心夢裡愁
夢裡歲月夢裡流
Ever drifting down the stream---
Lingering in the golden gleam---
Life, what is it but a dream?
順著流水跟著過
戀著斜陽看著落
人生如夢是不錯
用北方的捲舌音來朗誦趙元任的翻譯,有特別動人的味道。 但是趙先生的譯詩,並沒有將愛麗絲的名字崁入其中。

她的全名是 Alice Pleasance Liddell,如果音譯成中文, 或許是「愛麗絲‧普理森斯‧李德爾」或其他諧音的字。 中國人亦不難用這十個字,做一首崁字詩。詩裡提到三個小孩, 應該就是指 Alice Liddell 等三姊妹。另有一首暗指三姊妹的詩, 那三個 Liddell 在詩裡隱藏了很久才被後人發現:

All in the golden afternoon
Full leisurely we glide;
For both our oars, with little skill,
By little arms are plied,
While little hands make vain pretence
Our wanderings to guide.
上面這首詩出現三個 little,正好和 Liddell 押韻。這是 Carroll 贈給 Liddell 三姊妹的禮物。談到 Carroll 的特異詩,最使我感興趣的是一首「對稱詩」:
I often wondered when I cursed, I often wondered when I cursed
Often feared where I would be --- oftenfearedwhere Iwouldbe
Wondered where she'd yield her love, wonderedwhereshe'd yieldherlove
When I yield, so will she. whenIyield sowillshe
I would her will be pitied! Iwouldher willbepitied
Cursed be love! She pitied me ... cursedbelove shepitiedme
這首詩有六列,每列六個字。如果忽略標點符號, 將詩中的三十六個字整齊排列出來, 看出來了嗎?這是個六乘六的對稱矩陣。 那首詩,不管橫著讀或直著讀,都是一樣的!

中央大學英文系八八級的陳素麗,編造了一首對稱的坎字詩, 她把「愛麗絲夢遊仙境」崁在詩的對角線上。 數學系八八級的劉德欣,也創作了一首對稱詩, 她的作品看起來更像是個有商業價值的裝飾品。 因為這兩份作品都很妙,所以順便收錄於此。

愛山樂水怡閒情
山麗川秀爽心懷
樂川斯逝東向去
水秀逝夢悠往昔
怡爽東悠遊歷憶
閒心向往歷仙夢
情懷去昔憶夢境
多說寬容話
說些容人語
寬容是非少
容人非怕譏
話語少譏諷

在數學遊戲方面,Carroll 有一些適合初學代數者的益智問題。例如他問, 在下式中代入任何 x,怎麼答案總還是 x 呢?

(x+7+10)*(1000-8)
------------------------ - 17
992
在一封給某為小男孩的信中,他問一個問題。令 x=1 且 y=1,則 2*(x2-y2)=0 而 且 5*(x-y)=0。所以 2*(x2-y2)=5*(x-y) 現在把等式兩邊的 (x-y) 除掉,得到 2*(x+y)=5。但是 x+y=2,故得 2*2=5。這是怎麼回事啊?

除了代數遊戲,他還有更多邏輯和機率的遊戲。邏輯的交錯詭論, 在他的書中經常出現,令人目不暇接。 Carroll 本人就是共同發明並且推廣符號邏輯運算的人之一。 他的許多邏輯詭計,都可以在利用符號運算之後被明朗化。 有時候是做 Boolean 運算,有時候是做集合圖。 例如創造人工智慧這門學科的 McCarthy 教授曾藉用 Carroll 式的邏輯謎題, 作為 LISP 程式語言的應用範例 (這是 McCarthy 的創作,不是 Carroll 的)。 假設 Cheshire Cat 對愛麗絲說

Either I am mad or the Hatter is mad
又說
Either you or the Hater is mad
再說
Only one of the three of us is mad
如果 Cheshire Cat 所言屬實,而我們用 A 代表愛麗絲是瘋癲的 (Alice is mad)、用 C 代表 cat 是瘋癲的、 用 C 代表 Hatter 是瘋癲的。則前兩句話的邏輯符號就是
((C or H) and (A or H))
這個敘述是真,必須
(C or H) 真而且 (A or H) 真
這兩個敘述成真,而且 ACH 中只有一個真, 明顯可見 H 真。也就是說,只有 Hatter 發了瘋。

經常,Carroll 的邏輯遊戲未必以複雜關係的形式出現, 而只是極度地違背常態而富有創意,使得讀者錯愕。例如在鏡中記中, 有一段與莊子的蝴蝶夢的類似設計。當紅國王夢到愛麗絲,她也正好睡著夢到紅國王。 而紅國王夢中的愛麗絲也正好夢這紅國王。 如此這般有一個無限的遞迴關係。最後愛麗絲也不敢肯定, 到底誰是真實的、誰是在作夢? 再例如一段經常在討論近代資訊社會時被引用的話:「妳必須越跑越快, 才能留在原地。」這種情況,不是非常適切地反應了近代的快速變遷嗎?

Carroll 也在機率論方面有些原創的發現。我們舉兩個例子。 這兩個問題出現在 1893 年出版的「枕頭問題集」(Pillow Problems) 裡面。 起初他用了一個副標題 Thought Out During Sleepless Nights。 再版時,Carroll 採用了比較正面的說法;他將「睡不著的夜晚」 (sleepless nights) 改成了「值得清醒的時刻」(wakeful hours)。 似乎與「屢戰屢敗」之改成「屢敗屢戰」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本小冊子裡面有七十二個問題,許多是關於機率的問題。例如考慮一個袋子, 內裝一個可能是黑色或白色的球。如果投入一個白球,然後隨機抽出一個球, 而那是個球是白色的。請問此時袋子裡的球是白球的機率是多少? 當然,答案不再是 1/2。試想另一種情況,如果投入白球後抽出的是黑球, 那麼袋子裡是白球的機率就會是 1 了。也就是說, 當我們對一個未知的集合做了一些實驗,我們就獲得了一些資訊, 因此能夠做更精確的判斷。

第二個例子,其實是個玩笑。但是 Carroll 正經八百地寫在書裡。 這是他那七十二題的最後一題!或許他的玩笑是要告訴我們, 熬夜太多終究有害健康,連腦袋都糊塗了。 他說,如果一個袋子裡有兩個球,每個都是黑或白色,則他可以證明, 那兩個球必定是一黑一白。以下是他的「證明」。 袋子裡的兩個球,二黑的機率是 1/4、二白的機率也是 1/4、 一黑一白的機率是 1/2 (兩個球外型相同,沒有順序上的差別)。 假設現在投入一個黑球,則三黑的機率是 1/4、一黑二白的機率也是 1/4、 二黑一白的機率是 1/2。現在,從這裝有三個球的袋子中抽出一個黑球的機率是

(1/4 * 1) + (1/4 * 1/3) + (1/2 * 2/3) = 1/4 + 1/12 + 1/3 = 8/12 = 2/3
反過來,如果從一個裝有三個黑或白球的袋子中抽取一個黑球的機率是 2/3, 那麼袋子中必定有兩個黑球和一個白球。 我們知道剛才投入的是一個黑球,所以,還沒投入以前的那兩個球, 必定是一黑一白。「故得證」。

Carroll 有許多發明,其中一些直到今天還很普及。 例如他在 1887 年發明一種算法,可以得到任何一個西元日期的星期數。 這套算法還會出現在許多童書或數學娛樂書籍內。 普林斯頓的 Conway 教授在 1973 於 Eureka 發表了一個更簡化的算法。 許多人大概都聽過一個益智問題:某人帶著一隻狼、一隻羊和一簍高麗菜要渡河, 他一次只能帶一樣東西,因此當他在撐船過河的時候,必有兩樣東西要留在岸上。 但是不能將狼和羊留下,因為狼會吃羊;不能將羊和高麗菜留下,因為羊會吃高麗菜。 請問要如何渡河?這也是 Carroll 發明的問題。 此外,諸如利用 1/7 的循環節數字 (142857) 玩的把戲, 和利用 12345679*9=111111111 這個事實玩的把戲, 都經常出現在今天的數學娛樂著作中,這些也都是 Carroll 的發明。

還有一個問題,我覺得已經超出「益智」的範圍了。它是個很認真的問題。 假如在屋頂上固定一個滑輪,在滑輪上跨一條繩子,使它兩端自然下垂。 現在帶來一隻猴子,和一個與猴子等重的鉛塊。 如果在滑輪一側的繩子尾端繫上鉛塊,並且拉高懸在空中; 然後讓猴子抓在另一側的繩子上,與鉛塊等高。 請問,當猴子在那條繩子上下攀爬甚至暫時鬆手下落的同時, 另一側的鉛塊會如何改變其高度? Carroll 在 1893 提出這個問題,受到他附近的物理和數學家認真的討論。

Carroll 顯然是個有強烈「文字慾」的人。在他發明的眾多英文文字遊戲當中, 我最著迷的是 Doublets,或稱字鏈 (Word Links) 或字梯 (Word Ladders)。 他在 1878 年首次在日記中提到這個遊戲的設計。玩法有兩種以上。 或許可以由一個人出個題,亦即一個英文字,其他的人依序想一個字, 每個字的字母長度需與前一個字等長,而且只准一個字母不同。 有點像我常和孩子們玩的中文接詞遊戲。 但是接詞遊戲通常的規則是兩詞的頭尾相連。 另一種玩法是由某人出題,規定了頭字和尾字, 看看誰最快找到最短路徑。要注意的是,這種題目可能根本無解。 舉例來說,從冷 (cold) 到暖 (warm) 的一組字梯, 以及從猩猩 (ape) 進化到人類 (man) 的最短路徑之一,分別是

COLD
CORD
CARD
WARD
WARM
APE
APT
OPT
OAT
MAT
MAN


SWORD
SWORE
SPORE
SPARE
SPACE
SPATE
SKATE
SLATE
PLATE
PLACE
PEACE
史丹福大學的 Knuth 教授也是一位著名的有文字慾的人。 他還認真地寫了電腦程式來幫他玩這個遊戲。 他用圖論 (graph) 的模型,認定同長度但只差一個字母的兩個英文字是「相鄰」的。 在電腦檢查了所有英文字之後,他發現有些字是孤立的,亦即沒有相鄰的字。 例如 aloof (冷漠、疏遠、不參與某事物,例如 He stands aloof from the crowd) 就是一個孤立的字。真的是字如其形。 所以,Knuth 一語雙關地定義所有無相鄰字的字為 aloof words。 如果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出現,有人出的題目恰好是 aloof 字,就玩不下去了。 在五個字母的英文字中,有 671 個 aloof 字。 包括 earth、ocean、sugar、laugh、first、third 和 ninth 等。 Knuth 在他自己設計的 1992 年耶誕節卡片上, 展現了從戰爭 (sword) 到和平 (peace) 的十一段字梯。 我不知道 Knuth 的解是什麼,但是中大英文系八八級的陳笑仲找到右邊那組解。

除了文字遊戲,Carroll 還發明了若干撲克牌遊戲和摺紙遊戲。 但是我個人並不太感興趣。所以,就停在這裡吧。